上海玻璃博物馆万元的艺术品受损除了指责熊孩子和家长我们还应做些什么
上海玻璃博物馆万元的艺术品受损除了指责熊孩子和家长我们还应做些什么
一件估价约万元的艺术品,因两名孩子在观展中嬉戏时撞到展柜,受损严重,这件事情引起了不小。
上海玻璃博物馆7月10日发布的一则告知书称:今年5月30日,一件被该馆收为馆藏的艺术品“玻璃城堡”,因两名小观众翻越展区围栏,并在追逐玩闹的过程中撞到展柜,玻璃城堡随即发生塔尖倒塌、破碎的情况,其余部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破损。目前,馆方已向创作这一作品的两位美国艺术家说明了情况,但由于关系,两位艺术家无法到沪修复,“玻璃城堡”暂时只能以“不完美”的面貌示人。
乍一听,很无奈,因为这已经不是“熊孩子”k22次在博物馆闯祸了艺术品受损络论坛上,博物馆和展览该怎么防“熊孩子”,甚至成为了话题。印象中,从名画被观展的孩子损毁,到展示的动物标本被孩子摸坏、文物遭小观众破坏……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其实,就在此次事发的上海玻璃博物馆,7年前也遭遇过类似“不幸”:一件玻璃展品也曾因小观众的不文明观展行为而受损。
不出意外,此次“玻璃城堡”受损事件艺术品受损上指责之声一艺术品受损友直指闯祸的“熊孩子”以及看管不力的家长。 这样的指责看似很解气,但仔细想想,一味去指责涉事孩子和家长,或许会妨碍我们发现更重要的问题。
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为什么博物馆、展览馆的展品在“熊孩子”面前总会时不时“受伤”?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断这种意外伤害,对展品加以更好地保护?如果加强教育可以限度地减少此类不文明观展行为的发生,那么谁该负起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 纵观近年发生的多起博物馆展品意外受损事件,不少闯祸的“熊孩子”背后,家长难辞其咎。比如,有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博物馆后就开始“放羊”了,无论是孩子大声喧哗,还是跨越馆方设置的防线去触摸展品,或用力拍打用于保护展品的透明展板,不少家长都选择了放任,明知这是不文明观展行为,却视若无睹,听之任之。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尽兴,家长亦加入了“犯规”的行列。
在孩子们经常出现的博物馆,一些动物标本之所以被破坏,不是完全没保护,而是家长抱起孩子去摸,跨越了保护标本的“防线”。 正是因为上述情况在一些展览中时有发生,所以当这次“玻璃城堡”受到艺术品受损上的不少指责声不是冲着孩子,而是冲着“熊孩子”的家长。 确实,对孩子来说,博物馆是课堂之外学习知识的好地方。尤其是暑期来临,要让孩子外出走走,长点知识和学问,博物馆是一个理想去处。但在把孩子送去博物馆之前,该上的“课”还是要上,该学的规矩不能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以家庭为界的,孩子尚年幼之时,走出家门后,如何约束自己的言行,遵守公共场所的规范,这些本来就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从孩子的养成过程来看,除了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承担着教育之责。 进入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后,观展行为规范有哪些;如何从进门开始就遵守观展礼仪;在整个观展过程中,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
眼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带着孩子“走出去”上课,这些文明礼仪也应该成为教化的一部分,随着老师的课堂教育,润物细无声。而对馆方来说,除了做出必要的提示,如何循循善诱、用孩子更易接受的方式做好文明观展的引导工作;如何吸取“前车之鉴”,加强同行交流,通过必要的人防、技防,在确保观众观展体验的同时呵护好展品,这些工作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也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须知,社会规则是大家共同捍卫的,是基于公众的自觉行为。所以在对一些违反规则的“熊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仅家长要承担责任,我们所有人都不是局外人-k22当你身处公众场合,当你以身作则时,你就是在为身边的孩子做出示范。
相关文章
- 细致入微AnthonyJeffries躯干雕塑
- 古籍印章、寿山石…来这家收藏馆倾听老阳江的历史
- 今天致敬所有奇迹艺术家
- 10个看起来很奇怪的现代艺术作品大多数都具有深刻意义
- 伊朗名贵地毯比黄金还珍贵
- 时间—百花迎春展览启幕透出一代中国艺术大师的生命赞歌
- 在课堂上说开学个月
- 大众艺术网我是一个热爱艺术的农民-法国铁艺雕塑家让-皮埃尔·奥吉尔(Jean-Pierre
- 超现实主义的神奇建筑立体方体盒
- 惊叹从一张纸变成精美艺术品佛山剪纸大师是这样练成的
- 独特风格的唐代陶器-唐三彩
- 国匠众创空间在上海揭牌上海徐泾镇将现文化博物馆群落
- 宋庄艺术品交易网启动上线
- 铜丝制《手工焊接铜丝艺术品》惊艳亮相申请吉尼斯(手工焊接铜丝艺术品)
- 乾隆方形玺15亿元拍出匿名中国藏家买下
- 厨卫客厅的马赛克时尚轻松打造个性美窝
- 阳光麦田贸易(梅花艺术品)有限公司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 艺术授权实现艺术品价值化
- 疑点重重的炎黄文交所网上投资
- 当艺术遇见废弃物看多国艺术家如何变废为宝